近日,中国华能党组命名表彰第四届“华能榜样”,石岛湾公司调试管理办公室等 3 个集体和北方公司锡林热电公司运行部长兼运行党总支部书记韩青云等 6 名个人受到表彰。他们都是谁?有着怎样的奋斗故事?本网站特推出《华能榜样》专题,带您走近“华能榜样”。

华能榜样 澳门尼威斯人网站

领舞全球首堆调试尖兵团队

字号:
发布时间:2022-11-19    信息来源:中国华能

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建设现场,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在调试全球首堆工程的挑战中攻坚克难,敢当“排雷手”、勇做“探路者”,实现了国内核电厂二回路化学清洗技术“零”的突破,创新实施了汽轮机非核蒸汽冲转试验,圆满完成首堆并网发电,发出“华能第一度核电”。他们,就是领舞全球首堆调试的尖兵团队——石岛湾公司调试管理办公室。

严慎细实,当好系统试验“定盘星”

核技术的特殊性,对核电厂的调试工作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业内形象比喻其为机组安全的“探雷”“排雷”行动。面对全球首堆调试具有不确定性的极大考验,能否一锤定音、按期交出合格答卷,成为调试办全员的必答题。调试办主劝拿拍嵬斯人网站读趾退耐哦恿⑾屡笛裕貉辖魑袷荡匆涣鳎牡魇灾繁M蛭抟皇А

隔膜压缩机是示范工程氦气循环系统中的核心设备,综合参数处于亚洲最高水平,调试难度很大。为了确保设备在正常工况和事故工况下都能可靠运行,试验负责人杨文明想了多种办法恶化运行工况,用最严苛的条件顶格验证设备性能,解决设备问题。他为查出设备的排气温度接近高限,就查阅了近百份技术资料,提出4种改进方案。

但设备厂家却认为他年纪轻、经验少,把方案全盘否定了。为了证实方案的有效性,他继续细化方案措施,排列组合列出所有可能的工况进行分类验证。每一组工况的验证至少需要16个小时,他就连夜守在工程现场,一组接着一组做。当一份详尽的验证数据拿到专家论证会上时,隔膜压缩机行业标准主编不禁为他竖起大拇指:“没想到你们有这么年轻的膜压机专家。”很快,厂家按照他细致的方案更换了设备部件,优化了设备性能,为系统试验和反应堆冷态试验的顺利推进打下基础。

示范工程一回路使用氦气冷却,因此反应堆冷态试验对核岛主要设备承压强度和密封性的检测只能采用气压试验形式进行。这是一次世界罕见的大容积、高气压试验。接到试验执行任务,朱英杰绷紧了心弦,开始没日没夜地啃法规、看标准,细致研究设计资料,谨慎编写试验程序。试验流程梳理到最后,细心的他发现还需要提高主设备温度才能保证试验成功。但是,设备体积很大,不容易保温,设备周围又没有孔洞布置热源。为了给试验留出足够的温度裕量,他和同事们立即开展头脑风暴,千方百计寻求解决办法……经过十几个日夜的摸索,他们提出从人孔引入热风的创新解决方案,满足了试验对温度的要求。看似简单的保障措施,却是一次见微知著的问题处置。在冷态试验成功的欢庆时刻,大家才发现朱英杰的头发在这十几天里变得花白了。

自力更生,勇于突破技术“拦路虎”

高温堆示范工程是新技术和首创设备集大成者。要摸清2200多台(套)首台套设备和600余台(套)创新型设备的底数,本身就是个巨大的挑战。设备厂家遇到调试瓶颈时,调试办的小伙子们暗下决心,一定要自己想办法,琢磨出点门道来。

素有一回路“心脏”之称的主氦风机是澳门尼威斯人网站国自主创新的设备,但其关键部件电磁轴承由国外厂家生产。这是电磁轴承作为核一级设备的首次应用。

“整个调试过程太难了,还不知道要调到啥时候……”24小时隔离在厂区承担主氦风机调试任务的严义杰很苦恼。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他和同事们白天配合外方技术人员实施试验,晚上复盘讨论当天的工作情况,分析测试方法和思路,并见缝插针在试验空隙进行验证。他们不断总结提炼电磁轴承调试期间的心得和经验,汇编了清晰有效的电磁轴承测试程序,为主氦风机电磁轴承实现国产化控制创造了条件。

辅助电锅炉功率调节也遇到了相似的问题。电锅炉调试负责人黄鹏提议:“不能等!要不澳门尼威斯人网站自己来试一试?”大伙儿正有此意,一拍即合立即行动。他们继续研究电锅炉升功率曲线和各项参数,从现象倒推设备症结,借鉴其他单位的调试经验,提出了分段控制的新思路,将辅助电锅炉的冷启动时间从1.5小时缩短到了45分钟,还实现了热态工况一键启动,摆脱了技术上对外方的依赖。

另辟蹊径,争当创新攻关“探路者”

从行业经验看,新堆型的核电机组调试,从来没有水到渠成、一帆风顺。随着示范工程调试进入后期“深水区”,常常身陷囹圄的调试办开始创新思路、寻机突破。

燃料装卸系统优化改造过程中,需要开展阻流器直通试验,为设备结构优化和改造方案提供依据。然而,直通试验需要参考氦气流量指标,才能制定对应的安全保障措施。为测量该参数,调试办和设计单位花了大量的精力寻找测量仪器,但市面上的产品不是无法安装,就是精度不够,他们开了多场研讨会都以无解告终。

“直觉告诉澳门尼威斯人网站一定会有办法。”燃料装卸系统调试负责人颜廷宇不愿放弃,一到现场总会盯着系统参数发呆一阵子,回到办公室他又反复翻阅前期试验报告陷入沉思。灵感总在一瞬间迸发。当眼睛扫过上千页的资料数据后,他忽然发现燃料球在设备中停留的时间和氦气流量有直接联系,于是画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曲线,把看不见的气体流量问题转化成了看得见的燃料球停留时间问题。思路对了,参数很快测出来了,阻流器检测试验和优化工作随即顺利完成。

示范工程调试的连续性很强。有时24小时连轴转,需要调试人员吃住在现场。特别是2021年下半年进入发出“华能第一度核电”的攻坚阶段,调试人员一周或者一个月回家一次基本是家常便饭。他们在现场呕心沥血,家人在背后全力支持。回想起这段时光,家人以他们为荣,而他们更以家人为幸。

翻过一座又一座技术高峰,这支领舞四代核电调试技术的尖兵团队,还将继续驰骋沙场,踔厉奋发、赓续前行,为坚守的初心和肩上的使命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